马库斯·赫佩格尔,产权组织品牌和外观设计部门高级司长
玛丽–保莱·里索,产权组织政策与立法咨询科科长
玛丽娜·福斯基,产权组织高级法律干事
产权组织成员国、政府间组织和观察员将于11月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会议,敲定并通过一部新的外观设计法条约(DLT),为全世界的外观设计保护提供便利。
2022年,产权组织大会决定召开一次外交会议,以结束酝酿多年的DLT谈判。但什么是外观设计?该条约有望给设计人带来什么变化?
外观设计涵盖许多领域,从家具、时装和包装设计到产品、软件和汽车设计。外观设计最基本的功能是确定物品的外观和感觉。外观设计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穿的衣服、坐的椅子,查看天气的应用等。外观设计对产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也起着关键作用——我们买东西不仅是出于需要,还因为我们喜欢它们的设计。
这部条约的目的是让设计人更容易地在全球范围内保护自己的作品,从而更有保障地生活。
企业之所以在外观设计研发上投入时间和金钱,是因为它们知道外观设计可以影响消费者,并为它们带来市场竞争优势。然而,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投资可能会付诸东流。如果没有保护,外观设计一经推出,就会被搭便车者抄袭。这就限制了创造者的竞争优势和外观设计对消费者的独特吸引力。因此,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是任何创意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为它提供了专有权并提供了法律补救措施,以防止他人未经许可抄袭外观设计并进行商业化使用。
企业界对此深有体会。产权组织根据全球数据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的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总量达到110万件,其中包含的外观设计项数在2008年至2022年期间几乎保持稳定增长。
保护外观设计的过程看似迷宫,目前有两方面的障碍。
首先,各国保护外观设计的手段各不相同。在有些国家,外观设计必须作为“注册外观设计”提交。注册制度可能涉及知识产权局对外观设计申请的审查,而审查的内容因国而异。在其他司法管辖区,外观设计作为“外观设计专利”受专利法保护,通常只有在知识产权局对外观设计申请进行充分审查后才会授予专利权。
其次,不管是通过注册还是通过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来获得保护,外观设计人一般都必须遵守其寻求保护的国家的知识产权局规定的申请程序。由于外观设计权具有地域性,因此仅限于获得保护的国家或地区,外观设计人必须在希望保护其外观设计的每个国家或地区履行相同的程序。
所有这些都给设计人在多个司法管辖区保护其外观设计带来了困难和麻烦。
如果DLT获得通过,它将简化和精简保护程序,消除繁文缛节。这将有助于提高外观设计保护程序框架的可预测性,降低程序本身的复杂性,使其更易于负担。设计人在多个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提出申请将更加容易。
本次外交会议的目标是完成始于2005年的旅程,当时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SCT)第十五届会议商定着手制定外观设计注册程序。
多年来,委员会仔细审查了作为条约核心的这些程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委员会还努力确保条约草案的条款符合产权组织大会2007年通过的、将发展方面的考量置于本组织工作核心的产权组织发展议程建议。
外交会议前的筹备过程具有包容性,考虑到了产权组织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水平、利益和优先事项,也考虑了其他利益攸关方的观点。在围绕条约草案工作时,委员会还考虑了有关国际知识产权协定中的灵活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感兴趣的协定。
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在对秘书处编拟的条约条款草案和相关实施细则草案进行微调,秘书处还编拟了其他文件,包括一份关于外观设计手续和程序的调查问卷以及一份关于委员会工作潜在影响的研究报告。然而,关于两个未决问题的讨论阻碍了就召开外交会议达成一致,直到2022年做出突破性决定。
第一个问题涉及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非洲集团、欧洲联盟代表团(代表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和大韩民国代表团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提出了这方面的几项提案。所有代表团都承认这种援助对于实施条约的重要性。然而,是将其写入条约的一个条款,还是在一项具体的决议中进行处理,只有在外交会议上才能决定。
第二个问题涉及非洲集团2015年11月提出的一项提案。为防止传统外观设计被盗用,非洲集团提议在条约草案第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该条款规定了外观设计申请中应包含的说明或要素清单的上限)中纳入一项非强制性要求,即公开工业品外观设计中使用或体现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传统知识或生物/遗传资源的起源或来源。然而,一些代表团并不支持这一提案。2019年,来自墨西哥的索科罗·弗洛雷斯·列拉大使作为谈判协调人,提出了一项折中条款,也将在外交会议上加以讨论。
现在,外交会议的与会者有责任就现存的未决问题达成妥协并通过这部新条约,这将有利于全球的外观设计保护,也是经过多年酝酿的一项突破。
缔结和通过外观设计法条约外交会议将于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举行。更多信息和所有会议文件可在产权组织网站上查阅。
所表达的任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一定反映产权组织或其成员国的观点。